地点:湖州市西塞山路819号A座长三角人才服务中心2F南太湖人才学院(环形报告厅)
活动安排:
●13:30—14:00签到
●14:00—17:30主题分享、观众互动
讲座题目:
1.麦克阿瑟的靴子——战后日本“开除公职”风潮中的尾崎士郎(王升远 复旦大学)
2.中国当代小说在日译介与传播70年(孙立春 杭州师范大学)
3.日本江户幕府与《诗经》教育(张永平 湖州师范学院)
4.妙手生花:中国传统插花艺术在日本的传播与发展(许春艳 湖州师范学院)
讲座一:麦克阿瑟的靴子——战后日本“开除公职”风潮中的尾崎士郎
对于战后初期的日本文坛而言,GHQ主导的战争责任追究中最为严厉的举措无疑是开除公职,尾崎士郎便是最终遭此惩罚的九位日本文学家之一。本次演讲旨在以“解剖麻雀”的方式,管窥战后初期GHQ战争责任追究中旨趣与举措间的两难、以及围绕这一问题日美间的龃龉、涉事文学家因应心态与战争反思射程,试图在“贯战史”的视野下为日本文学家战争责任追究相关问题的研究提示出些许新的可能。
嘉宾简介:
王升远,复旦大学外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厦门大学校聘讲座教授、《日语学习与研究》常务副总编、《复旦外国语言文学论丛》副主编,上海市曙光学者。近年来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点课题、国家社科基金青年课题等多项,学术论文见于《外国文学评论》《外国文学研究》《读书》等刊;著有《文化殖民与都市空间——侵华战争时期日本文化人的“北平体验”》(三联书店,入选《中国文学年鉴2018》年度推荐著作)。曾获教育部年度优秀咨询报告、吉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两次)、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宋庆龄基金会孙平化日本学学术奖、霍英东全国青年教师奖等奖项。
讲座二:中国当代小说在日译介与传播70年
中日文学交流的历史源远流长。1949年以后,中国当代小说在日本得到了相当可观的译介与传播,甚至一度进入黄金时代。战败后的日本出于意识形态的需要,将中国当代文学作为学习中国现代化道路的有力途径积极地进行译介;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在赎罪心理的驱动下,中日经济文化的交流达到高潮,为中国当代小说的传播提供了绝佳的条件;1991年中国加入《伯尔尼条约》及《世界版权公约》,中国的小说不再是日本译者可以随意选择的对象,赞助人出于经济原因的考虑,不得不对中国当代小说进行取舍选择。中国当代小说自身也经历了70年的发展,从建国初期的意识形态先行到纯文学的复归,再到九十年代之后由于大众媒体的发达而呈现出多元化。在上述意识形态、赞助人以及主流诗学的影响下,中国当代小说在日本的译介与传播大体呈现出由意识形态回归文学审美,由单极化扩散至多元化的趋势。
嘉宾简介:
孙立春,男,1979年生,河北人,杭州师范大学vic67维多利亚3308教授、副院长,硕士生导师,文学博士,无党派,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负责人、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国家社科基金通讯评审专家,中国日本文学研究会常务理事,浙江省外文学会理事,杭州市131人才,杭州市优秀教师,曾受教育部公派在日本九州大学、早稻田大学留学和从事博士后研究。研究方向为中日比较文学和文学翻译,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60余篇,主编教材2部(其中,省新形态教材1部),参编词典1部,出版专著3部、编著1部、译著2部,主持2项国家级课题和部级、省级、厅级、市级课题各1项及校级课题5项,主持省级教改项目1项、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和省级优秀研究生课程各1门,获得市厅级教学科研奖励7项。
讲座三:日本江户幕府与《诗经》教育
江户时代教育昌盛,文化繁荣。幕府长达260余年的长治久安,是教育兴盛的政治基础;出版业的博兴使书籍流通遍及全国,提高了武士阶层、庶民阶层的识字率,这是教育发展的物质前提。江户时代商品经济发达,士农工商的身份体制,既有维护统治的需要,也体现了社会与职业分工,促进了国民多元价值观的形成。服务不同阶层的教育需求,江户时代出现了藩校、寺子屋、私塾、乡学等不同教育机构,其中又以藩校、寺子屋为主。各级各类学校是《诗经》传播的主要场所。《诗经》与其他经书一起,构成了江户时代教育的主要内容。
嘉宾简介:
张永平,男,文学博士,副教授,国家留学基金委公派访问学者,社会兼职有浙江省外文学会理事,湖州外语协会副会长等。主要科研专长为中日比较文学、日本汉学研究等。已在CSSCI、中文核心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7篇,出版专著1部,译著2部;主编教材10部,翻译文字60余万字。主持完成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课题1项,参与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项目1项,参与浙江省一流课程、教学改革等项目3项。现主持国家社科基金中华学术外译项目、汉籍合璧工程子课题各1项。先后获第七届“陆增镛教师奖”、第四届“董治安先秦两汉文学与文献研究奖”、湖州市第十九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等荣誉。主要承担《高级日语》《日本文学》等课程的教学工作。
讲座四:妙手生花:中国传统插花艺术在日本的传播与发展
中国传统插花于2008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国插花艺术经历了从先秦的原始阶段到汉魏南北朝的初始阶段,至隋唐开始盛行,宋代转入精雅,明代达到高峰,形成了实践与理论皆完备的体系。隋唐时期,中国传统插花艺术传入日本,完成了第一次对外输出,成为日本花道的总源头。明代末年,以袁宏道《瓶史》的流传作为标志,中国传统插花艺术风格形成。中国的花瓶与插花理论著作传到日本,开启了中国传统插花艺术的再次对外输出。此后,插花艺术在中国和日本呈现两种发展态势。学界对隋唐以及明代的中国插花在日本的传播与影响研究成果颇丰,但是针对鼎盛期的宋代插花艺术对日本插花影响的研究却存在不足,值得深入探讨。
嘉宾简介:
许春艳,北海道教育大学教育学硕士、北海道大学文学博士,湖州师范学院vic67维多利亚3308日语系教师,讲师,兼任长三角人才服务中心留日人才之家副秘书长、湖州师范学院侨留联会副主席等,湖州市外语协会会员、日本训点语学会会员、日本草月流插花札幌支部会员、日本K工作室成员,拥有草月流插花四级师范资格。主要研究领域有:中日文化交流史、中日近代学术交流、日本近现代教育等,发表多篇学术论文。主持省一流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省级课程思政教学研究项目、市厅级科研课题、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各1项;参与国家级中华学术外译项目1项,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2项。